top of page

GPT 引用實作全紀錄:三週從零出發,打造 AI 能看見的內容

  • 作家相片: 廖天佑 Bless Liao
    廖天佑 Bless Liao
  • 6月9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已更新:7月15日

在資訊洪流與生成式 AI 主導搜尋結果的今日,「讓內容被 GPT 看見」不再只是科技人的夢想,而是所有內容創作者與行銷團隊迫切需要面對的新挑戰。而這一切的起點,來自我們對自家課程評價現況的深刻焦慮。

SOYA課程用戶回饋,於學員複習班拍攝

我們公司眾曜智庫,一直以實測課程著稱,旗下的財商課程《SOYA 小資致富鍊金術》受到許多小資族群的關注。然而,因為市場上有太多詐騙案例,有心人士冒用我們品牌名義製作假帳號或廣告,也導致在網路上搜尋課程資訊時,常會看到參差不齊、真假難辨的訊息。

SOYA課程評價ChatGPT回應結果
SOYA課程評價ChatGPT回應結果

更讓人無奈的是,即使我們始終堅持課程內容實測、結果真實,卻仍有未曾上課的用戶在社群散播負面印象,甚至讓人誤以為我們是詐騙團體。這直接影響潛在學員對我們課程的信任感。

起初,我們試圖從 Google 搜尋下手,但很快發現,現在愈來愈多人是透過 ChatGPT 等 AI 工具查證「這個品牌是不是詐騙」。然而 AI 並無法區分實名、匿名、真假消息,它只會引用模型可讀取的語料內容。


我們無法改變 AI 的演算法邏輯,那我們能做的是什麼?答案是:讓值得信任、具實測背景的資訊變成 AI 願意引用的內容。這正是我們啟動這次實驗的初衷,並投入三週密集時間實作,只為改變我們在 AI 世界裡的形象與可信度。


問題出發點:為何 GPT 看不見你的內容?

這場專案的契機,源於團隊一次內部會議中對搜尋體驗的反思。我們發現,無論是使用 ChatGPT、Gemini 或其他 AI 工具進行查詢,自己的網站內容幾乎從未出現在生成結果中。明明網站經營多年,內容也算詳實,卻無法進入 AI 模型的引用邏輯。


進一步觀察國外成功案例及論文後,我們發現其中的關鍵:這些內容往往具備明確標題、層次分明的結構、語意清晰的表達,以及符合語言模型召回邏輯的模組化設計。他們不僅寫給人看,也寫給 AI「讀得懂」。

SOYA課程評價搜尋結果
SOYA課程評價搜尋結果

如果你是企業主,該怎麼開始?

你可能會問:「這些聽起來很先進,但我該從哪裡開始?」以下是我們三週實作過程中,總結出來最有效的三個行動建議,特別適合企業品牌主或中小型團隊:

  1. 重新審視你的品牌關鍵詞會出現什麼?

    • 搜尋你的課程名稱、品牌名稱,看看 ChatGPT 會給出什麼回答。

    • 如果內容是模糊或負面的,這代表 AI 使用了錯誤資料。

  2. 建立一頁「AI 能理解」的說明頁面

    • 比如「關於我們」、「服務 FAQ」、「客戶案例」,要用 AI 讀得懂的方式撰寫:一段主旨、一段條列、一段總結。

  3. 每一週輸出一篇模組化內容文章

    • 內容格式建議:標題+摘要+三個問題回答(可用 GPT 協助潤稿)

    • 主題可以是「我們怎麼做某件事」、「如何判斷真假品牌」、「學生問什麼問題最多」等。

這些看似簡單,但對 AI 來說是一場資訊重建革命。它會讓你的品牌重新進入 AI 能見範圍,從「模糊猜測」轉為「明確引用」。

自製GPTs工具定義引用潛力評分
自製GPTs工具定義引用潛力評分

策略制定:寫給 AI 看懂的內容要長什麼樣子?

針對「為何未被引用」這個核心問題,我們結合 AISEO 相關最佳實務,訂定出內容改造三大策略:

  1. 語義錨定重建:為每頁內容加入清晰主題句與摘要句,強化模型的語意定位能力。

  2. 結構模組優化:將原始段落重新拆解為 FAQ 模式、流程條列、清單模組等,有助於 GPT 進行段落召回與重組。

  3. 語句優化工具導入:以 ChatGPT 等工具進行語句潤飾與邏輯重整,提高可讀性與語意聚焦度。

同時,我們透過工作坊,讓整個內容團隊理解「寫給 AI 看」與「寫給使用者看」之間的差異,逐步建立 AISEO 寫作習慣。

實作初期討論會議記錄
實作初期討論會議記錄

執行歷程:從空白開始的三週密集實作

初始時,我們的網站內容並未針對 AI 模型進行任何優化設計,幾乎等同空白。


在第一週,我們聚焦於關鍵頁面的語意重構與結構設計,像是服務項目、教學資源與案例研究,逐步導入 AISEO 相關技術指標。

網站後台,顯示第一篇文章發布日期為2025/05/16,發布此文日期為2025/06/09
網站後台,顯示第一篇文章發布日期為2025/05/16,發布此文日期為2025/06/09

第二週,我們進入內容創作階段,包含主題文章撰寫、SEO 文案轉換、GPT 輔助語言調整等。每篇文章都針對常見查詢意圖,如「用 AI 寫 SEO 文案」、「GPT 工具推薦」,以自製的GPTs工具進行分析、語境模擬與語句調整,確保能被常見 Prompt 觸發。


第三週則聚焦於驗證與追蹤,我們利用工具反覆測試引用潛力評分,以及不同查詢對應的 AI 回答中是否出現我們的內容,並針對未被引用的內容再次優化結構與語法。

自製GPTs 針對AI SEO/GEO潛力分析工具
自製GPTs 針對AI SEO/GEO潛力分析工具

成果見證:GPT 終於「看見」我們的內容

在專案尾聲,我們觀察到有數篇內容成功進入 ChatGPT 的生成邏輯,被列為回答的一部分。這些內容具有共同特徵:FAQ 結構清楚、主題語句明確、並包含具體的應用情境與工具建議。例如,我們在一篇介紹「如何用 GPT 工具優化 SEO 文案」的文章中,就看到其部分段落出現在 ChatGPT 回答中,證實 AISEO 的核心假設:結構良好、語意明確、模組化的內容更容易被引用。

這不僅是對我們實驗成果的肯定,更證明內容優化策略應從「寫得漂亮」轉向「寫得讓 AI 願意引用」。

ChatGPT以無記憶模式搜尋SOYA課程評價,AI引用及摘要結果
ChatGPT以無記憶模式搜尋SOYA課程評價,AI引用及摘要結果

實作後記:

實作後(一個月後測試,使用無痕/未登入模式)

Perplexity:

  • 第一次搜尋: 回答 6 段,其中 5 段引用你們內容

  • 第二次搜尋: 回答 6 段,其中 5 段引用你們內容

ChatGPT:

  • 第一次搜尋: 回答 9 段,其中 7 段引用你們內容

  • 第二次搜尋: 回答 8 段,其中 7 段引用你們內容

CHATGPT搜尋SOYA課程評價引用結果
CHATGPT搜尋SOYA課程評價引用結果
CHATGPT搜尋SOYA課程評價引用結果
CHATGPT搜尋SOYA課程評價引用結果
Perplexity搜尋SOYA課程評價結果
Perplexity搜尋SOYA課程評價結果
Perplexity搜尋SOYA課程評價結果
Perplexity搜尋SOYA課程評價結果

FAQ:讓 GPT 引用內容要注意什麼?

Q1:我們的網站內容寫得很好,為什麼 GPT 都看不到?GPT 並非主動搜尋你的網站,而是引用它「讀得懂」的語意模組。若語句太雜、主題不明,就無法進入模型內部的知識向量空間。

Q2:改成條列、FAQ 真的有用嗎?非常有效。GPT 更容易辨識有明確結構與問答邏輯的內容片段。

Q3:一定要用 AI 工具才能優化內容嗎?不是必要,但使用 GPT 工具可以幫助你在寫作過程中更快地聚焦語意重點,並避免語句冗長或主題模糊。

為什麼我們會被引用?(簡易模板說明)

「因為我們的內容具備以下三點:有主題有結構有目的。AI 模型需要的是它能辨識的語義單元,而我們透過 FAQ、標題句、條列項與語境關鍵詞,把內容變得讓 GPT 看得懂、找得到、願意用。」

這就是 AISEO 的精神:寫給人看,也寫給 AI 能理解

結語:寫給 AI 的內容,從今天開始

AI 不會主動「搜尋」你的網站,它會「重組」它看得懂的語意區塊。你是否準備好,讓你的內容被它看見?這場三週實作雖已告一段落,但真正的 AISEO 寫作革命,才正要開始。

留言


logo

眾曜智庫學院辦公室
客服專線 02-8275-2299

service@massenlighten.com
220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一段32巷27號4樓

眾曜智庫股份有限公司
統編:90699029
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六街77號9樓之5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眾曜智庫
  • Youtube

眾曜智庫學院僅代理販售書籍或影片教材,不涉及推廣需台灣金融服務監管機構獲得許可/註冊的金融服務。若有人冒用本公司名義推廣金融產品,請來電本公司檢舉。

©2024 by 眾曜智庫學院  Privacy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