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正崗 - 一場對話,連上藝術、公益與人生方法論。
- lulu5692
- 19小时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帶著問題來,向跨界前輩把路問直。

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,多半是從一本書開始。2016 年,他把多年整理過的思考寫進《洞燭先機》,書店架上的標籤寫著「時報出版」,簡介沒有堆砌艱澀的行話,只反覆強調:讓一般人看得懂、用得上。這不是一本要你「追高殺低」的祕笈,而是要你為自己建立一套能反覆驗證的做事方法。那時,許多人還不知道,這只是他把知識交給大眾的第一步。博客來

l後來,有人走進大稻埕,拐進涼州街口,看見一棟老屋被細心整修,巴洛克立面與清水模並置,門口掛著「啨風藝術」的牌子。這個空間由他與雕塑家夥伴共同打造,希望把藝術從少數人的收藏室搬到日常街區,讓更多人把審美、歷史與資產感放在同一個腦袋裡思考。開幕當年,房產/生活媒體稱它為「迪化街新地標」;在專訪裡,他談到自己從佛像收藏入門、再到藝術投資顧問的歷程——不是炫耀,而是示範:理解價值,就不必盲目追逐價格。好房網News

他也不是只在展覽或書裡說話。電視節目的棚燈下,他用大眾聽得懂的語言,把看似複雜的判讀,拆回日常可練的步驟;錄影結束,他習慣留下來再回答兩個觀眾的追問。「別急著記招式,先把風險與紀律放進你的流程。」這樣的耐心,讓不少人第一次覺得:原來學「理財」可以像學駕車——先學規則與安全,再談速度。Youtube頻道-三立iNews

真正讓人記住他的,卻不是上過幾次節目或賣了多少本書,而是他把這些影響力用在何處。2021 年,他與夥伴們在台北科技大學發起「百萬慈善助貧捐款」,短短一個月又五天募集到 203.5 萬元,把善款交到六個公益團體手上。他也常把「每年把所得的 5–10% 用於公益」掛在嘴邊;在他看來,賺錢不是目的,能負責地使用能力才是。新頭條-TheHubNews

若你去翻一篇人物專題,會看到他更早的轉折:從企管顧問,到在 2008 年市場劇震時重新擬定人生劇本——把自己的方法論,變成能教給大眾的課程;把對散戶的同理,變成一個可重複、可驗證的學習路徑。那篇文章的開頭寫著:「尋找幫助散戶的十萬個方法。」你可以不在市場裡,但你很難不被這句話打動——它說的其實是責任。今周刊
也因此,這一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「投資說明會」。 它像是一個把 理念 × 技術 × 場域 拼起來的聚會:
理念,來自他把知識寫進書、把價值放進公益、把審美帶回城市肌理;
技術,來自他把複雜化繁為簡的教學設計——週期判斷、風險框架、紀律化流程;
場域,來自他創造的學習情境:每週實體活動、小班輔導、年度公益聚會,讓方法變成習慣,也讓習慣成為圈子。
一場對話,連上藝術、公益與人生方法論。 你不需要帶著「一定要賺到什麼」的焦慮來,倒是可以帶一兩個長年卡住的問題——關於資產觀、關於風險、關於如何把美感與品味放進人生的決策清單。 帶著問題來,向跨界前輩把路問直。你會發現,得到答案只是開始;更難得的是,你學會了提問與驗證的方式,並在群體裡把它活成日常。
參考線索(可查證的公開資料)
《洞燭先機》作者、2016 年時報出版。博客來
迪化街「啨風藝術」開幕成為新地標;專訪談從收藏佛像到藝術顧問。好房網News
受邀上三立《88 理財有方》等節目分享觀念。YouTube
2021/1/23 北科大「百萬慈善助貧」募集 203.5 萬元、倡議 5–10% 公益捐贈。新頭條-TheHubNews
今周刊專題:從企管顧問到教育者的轉折與初衷。今周刊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