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創意不是天賦,是訓練出來的— 觀察力與靈感來源的日常鍛鍊術

  • 作家相片: 偉凡 謝
    偉凡 謝
  • 6月28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靈感源源不絕,而你總是卡關?

其實,靈感不是特權,而是觀察與練習的產物。


我一直相信,一個創作者能否穩定產出,不在於他靈感有多強,而在於他是否持續觀察、勇於提問、活在每一個感知當下。

這篇文章,我將分享自己與夥伴日常鍛鍊創意肌肉的方式——如何觀察、如何提問、如何將日常變成靈感資料庫。

ree

Step 1|觀察力=打開感官,放大生活

觀察不只用眼睛看,更是「開啟感知」的訓練。

📍我怎麼觀察:

  • 超市裡,我注意哪種包裝吸睛、哪排架最易取

  • 捷運上,我觀察乘客在滑什麼?哪則廣告最吸睛?

  • 朋友聊天時,我記下口頭禪與語氣轉折

這些訊號,乍看與創作無關,但它們正是靈感來源的伏流。


Step 2|你的生活經驗,就是靈感資料庫

「我不是媽媽、不是學生,怎麼寫得出有共鳴的內容?」

🧠 真相是——你不需要「成為他們」,你只要「理解他們」。

我的一位夥伴,常從媽媽的碎唸中發想貼文;我自己,也會從身邊人感嘆生活的小事中,拼湊出TA的真實輪廓。

與其苦想,不如打開你身邊的「人性資料庫」。


Step 3|觀察之外,關鍵是「問對問題」

觀察是輸入,提問是釐清焦點。

🗣️ 我常這樣問:

  • 「你怎麼知道這樣排版比較好看?」

  • 「你為什麼用這個配色,而不是另一種?」

  • 「哪一則廣告讓你停下來?為什麼?」

這些問題不只是好奇,而是建立跨領域思考地圖的方式,讓我在做內容企劃時,不會只有「行銷人」的腦袋。


Step 4|會聽故事的人,才會說故事

有一次朋友分享他的童年——「我們在非洲撿戰場上的槍枝當玩具。」

這聽來像故事奇聞,卻讓我思考:

「文化差異會如何影響我們對『危險』或『自由』的理解?」

「品牌若想跨文化溝通,該從何著手?」

這些「與我無關」的片段,就是我創作時最珍貴的影子素材。


🎒 創作者的日常觀察練習|懶人包清單

每天花5分鐘,鍛鍊靈感肌肉:

  1. 記錄今天看到最特別的視覺元素

  2. 今天誰的話讓你停下來聽?

  3. 今天你對某件事「多問了一個為什麼」嗎?

  4. 拍一張今天感覺有「故事」的畫面

  5. 寫下你今天最想說的一句話,給未來的自己


📌 結語|靈感不來,不是你沒靈感,是你還沒打開自己

創意不是等待,而是觀察、提問、感受之後的副產品。當你願意張開五感、帶著好奇心過生活,靈感自然會浮現。


從今天開始,用「觀察」取代「等靈感」。你會發現:創作,其實可以不那麼痛苦,而更有節奏與生命感。

留言


logo

眾曜智庫學院辦公室
客服專線 02-8275-2299

service@massenlighten.com
220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一段32巷27號4樓

眾曜智庫股份有限公司
統編:90699029
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六街77號9樓之5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眾曜智庫
  • Youtube

眾曜智庫學院僅代理販售書籍或影片教材,不涉及推廣需台灣金融服務監管機構獲得許可/註冊的金融服務。若有人冒用本公司名義推廣金融產品,請來電本公司檢舉。

©2024 by 眾曜智庫學院  Privacy

bottom of page